如何达到一个亿小目标?
如何达到一个亿小目标?
答案是:在游戏中是最快的。
如图所示:

这个模型明显是有问题的,41岁才成为百万富翁,51岁资产才过千万。
这个节奏过慢,真的按照这个速度达到1个亿,那么实际的购买力早就不是1个亿了。
众所周知,赚一个亿绝非易事,绝不是一个什么小目标。
但是世界上确实有人做到了,这些人中间很多可能也没有太多背景,这些就是我们讨论的基础,而绝不是讨论一个想象中的业务。
我们今天提出这个问题,是要建立一种概念和坐标,如果赚几千万、几百万、几十万,也能在这个模型中寻找相应的业务级别。
我们先简化一下模型,比如说一年赚1个亿的业务是什么样的。
方法1:1000名企业客户每年向您支付10万元以上;方法2:1万家中型公司每年向您支付1万元以上; 方法3:10万家小企业每年向您支付1千元以上; 方法4:100万消费者每年支付100元以上;
在销售中,有时会用兔子、鹿、大象来比喻客户的级别,到底是打兔子还是猎大象,级别不同,科技树差异巨大。
如图

图中将业务级别从大到小列出,共8种模式:
蓝鲸级雷龙级大象级鹿级兔子级老鼠级苍蝇级微生物级
我们先看下面的表

行业无贵贱,做什么行业都有赚钱的,我们一个一个解读一下。
微生物级:
这个级别,实际上卖吸管和牙签也能归入这个级别,属于微利业务。
不要瞧不起微利业务,当数量巨大的时候,依然可以做到年收入上亿的。
由于这个业务利润非常低,所以不大可能通过广告推广,必须要极低的客户获取成本,最后才能挣钱。
当然,有风险投资愿意烧钱打广告又是另外一回事了。
这种模式在互联网时代来临之前,非常非常难做大,因为利润微薄,但是没有非常低成本的方法获得大量的客户,只能是小生意。
在互联网时代来临后,特别是早期的获客成本非常非常低,比如微信早期、微博早期,获客成本非常低,很多早期跟着微信、微博做的人都发财了,靠的就是病毒一样的传播能力,迅速获得了大量的用户。
这样那怕每个人每年支付1块钱,每年也能营收上亿了。
这类的应用基本都属于国民级的基础应用,比如微信,简直是操作系统般的存在。
如果平均到每个人的话,互联网广告也基本属于这个级别,那怕是0.05%的人愿意购买,用户数量足够大的话,依然是可以挣钱的,广告商也愿意付费。
这个级别,特点就是几乎为零的获客成本,所以要研究的技能就是增长黑客,病毒传播这些互联网的黑科技。
这个现在看来,就像神话般的存在,除了这些能力,其实最重要的还是风口和运气。
苍蝇级:
苍蝇蚊子肉,积少成多。
这个级别与微生物级有些像,要求的病毒传播能力也很高,但是一般来说,都是属于热门应用,还达不到基础应用的级别。
现在这种机会越来越少,因为基础应用已经不允许大规模的病毒传播,必须要付广告费,留下买路钱,这样获客成本就高了。
老鼠级:
主要是工具类的刚需应用,有一定的病毒传播能力,但是没有那么强的粘性。
其实,各类明星,别看那么光鲜,也属于这个级别,对于明星的粉丝来说,百元的级别,还是愿意付费的,再多就不行了,疯狂的粉丝那是例外。
明星拍电影、电视剧,观众看一般是不付费或少量付费的,付费的本质是还是广告商,卖的东西消费品居多,所以明星基本上就属于这个级别。
兔子级:
一旦进入兔子级,就发生了变化,这类用户如果是在消费品侧,就是价格比较高的消费品了,通常需要广告推销。
比较大的市场,还是在给小微企业提供产品上。
这类产品具有比较强的通用性,对于小微企业来说,单价也不高,可以每年订阅。
这个时候就需要渠道和大代理上来帮你分销产品了,当然口碑也比较重要。
比较好的分销方式是通过大企业OEM你的产品,再分发到各个地方。
比如你的应用预装到某个大厂的电脑或手机里面,那你就发了。
鹿级:
这个级别和兔子级比较像,但是渠道的比重更大,以中小企业客户为主。
大象级和雷龙级:
这个级别,一般来说都是有自己的销售组织,已经有些高大上的感觉了。
这个对于普通人来说,这个级别只有一条道路,那就是房产。
真的没想到,房产居然是雷龙级。
蓝鲸级:
普通人通常没有资格。
当然,还有一种方法可以迅速建立1亿元的业务,那就是你爸给你2亿,你竭尽全力亏掉1亿,还剩1亿。
今天我们先建立一个概念,作为一个讨论的基础,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,我们后续再详细展开来说。
一个亿,到底是什么尺度?
离我们很遥远吗?
对于个人和家庭单位来说:
很多很多。
对于一个大点的公司或者公共事业来说:
很少很少。
前几年,一公里的高速公路的修建大概就是一个亿的水平。
现在物价涨了,可能需要的就更多。
一个普通的楼盘,可能就需要几十亿,这个楼盘的负责人管理的就是几十亿的生意。
一个大学毕业生,到一个大点的公司工作,可能他上面几级的主管,就是管一个亿的业务,说不定还经常见到。
只不过,这名大学生,是这一个亿业务中的一颗小小螺丝钉。
那么,如果问这名大学生,想不想升值加薪?
答曰:要的,要的。
能不能管理几千万的业务?
答曰:什么?几千万的业务,想都没想过啊。
有的人,一辈子都是一枚螺丝钉,工作了十几年,对于自己所负责的业务到底是怎么运转的,自己在中间担当什么样的角色,自己主管的压力来自哪里,和哪些部门是什么利害关系,都是搞不清楚的。
这样的人,怎么能升职呢?
所以,即使从打工的角度讲,具有这样的视角,也是对升迁有好处的。
这也就是说,如果一名大学生的志向是升到某个主管的位置,多多少少都需要这种视角和思维,而且并不是很遥远。
只是这个视角和思维,就已经难倒很多人了。
对于很多公司来说,面试的时候就是重点就是考核毕业生的基础技能和思维,因为一个大学毕业生会的东西实在是有限。
最近,IT圈的新闻是,微软的重新崛起,靠的就是全面转型云业务和移动业务。
这个和微软现任CEO Satya Nadella的坚持是分不开的。

Satya Nadella是技术出生,但是现在却已经具有带领微软全面转型的能力。
微软是怎么招到这些人的?
微软以前面试程序员的时候,经常有这样的考题,比如说请给出亚马逊河每年的流量有多大?或者,请给出中国有多少只鸟?
就是这样的面试题。
觉得很莫名其妙,是吗?
其实别人并不在乎你给的答案准确不准确。
而是看你的测算过程,建模的思路。
水平高点的,能算出一个和真实数据在一个数量级。
水平再高点的,能达到前几位数字完全和真实数据匹配的。
这玩意,能决定国运呢。
比如二战,美国对日本核爆后,日本就测算美国到底还有几颗原子弹。
因为如果美国已经没有原子弹了,那日本还是可以硬扛,扛到有条件投降。
毕竟,按照前面日本和美国在各个岛屿作战的情况来看,美国的伤亡也会很大,所以可以谈条件。
有条件投降和无条件投降,这个差异还是很大的。
但是,那个接受任务的科学家,根据美国原材料的储量,测算出一个巨大的数字。
本来,政客们对于投降不投降,分歧很大,看到这个数字,傻眼了。
其实,美国已经没有原子弹了,再造,还是需要时间的。
再说一个栗子,NASA发射到冥王星的探测器,其飞行时间,和预测相比,只差了1分钟。
这个并不是数学,而是对现实建立模型的能力。
对于市场,建立模型,这也是一样的。
比如,对于房产市场,有各种各样的分析,各种观点,这些观点,还往往都是冲突的,看多了就搞糊涂了。
但是你用Marketing的视角看,就清晰很多。
对于一个市场,你先打开看,看分成哪几个细分市场。
每个细分市场,对应什么样的客户,客户都有什么特征和需求。
你再测算一下,这个市场容量有多大。
在这个空间里面,玩家有多少,分别是什么分布。
再看看你的资源和禀赋,能在这个空间能占多少份额。
然后,就看看这个细分市场将来的演化、空间变化是什么样的。
接下来,就能确定你采用什么策略了。
比如,买房子,我们先看看市场上的主力,到底是外地人,还是本地人,外地人主要分为哪几种,把这些事情搞清楚。
我们现在买的房子,几年之后卖出,只要这个房子所对应的人群需求是扩大的,那你就有机会卖到高阶。
你去看一些咨询机构的报告,比如Gartner这样的,也都是这么分析的。
说起来简单,关键是要活学活用。
得在大机构混几年才能学会,一般人都没这机会,所以,大家在市面上看到这类分析就很少了。
我们再来看这张图,再简化一下

我们将模型简化为如下几种
大象级鹿级兔子级老鼠级苍蝇级
再看这个表格

我们可以看出来,客户越是多,产品就越要通用,传播成本就要越低,如果不是这样,随着业务的扩张,成本就会越来越高,将整个利润都耗尽。
一个字总结,就是流量。
客户越是少,单价就要越高,客户的留存率就要越强,定制化就越强,因为负担得起。
这个市场,流量反而不是那么重要,而是客户关系。
在市场上,往往是前面一种位于低端市场的公司进攻位于高端市场的公司。
像IBM这样的巨兽,想找到合适的草场,并不容易,同样的笔记本业务,它自己做,就是亏的,但是卖给联想,联想就是赚的。
因为IBM就是擅长做高单价、高利润的业务,这个都写到基因里面了。
纯搞房产,更像后一种业务,别看搞房产好像很土,这是高级业务。
下面,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。
一、苍蝇级
我们以微博为例,微博的粉丝,价值是比较低的,苍蝇蚊子肉。
一般来说,就单个的粉丝价值来说,鄙视链是这样的:
公众号>知乎号>微博号>头条号>UC号
微博和公众号的粉丝价值比是10:1左右,可能这个比率还要高,因为微博僵尸粉很多。
一个100万粉丝的微博V和一个10万粉丝公号的V,咖位是一样的。
但是,知乎号,喜欢搞知识付费,可能还不如微博号赚钱。
为啥?
架不住别人微博的粉丝量大啊。
别人微博大V,直接接广告或者卖产品,粉丝多的话,赚钱多多。
比如早期微博的时候,有不少人,也没啥学历,就开始玩。
具体是搞很多小号,再精选内容,互相转发,病毒式的传播。
这个工作很累的,每天搞到半夜1-2点,一点也不轻松。
还真有不少人做起来了,大家现在去看,微博几十万、上百万粉丝的多的是。
做的比较成功的,比如那个xx冷笑话,创始人屌丝出身,都上新三板了。
这不是上亿的业务,这是什么?
可惜不是你啊。
如果大家要做这方面的,首选微博还是微信公号呢?
我建议是微博。
因为新浪是个老牌门户网站,主业是媒体,微博是其核心业务,投的资源多,对培养V也比较重视。
而微信,本质是社交工具,微信公号是增加社交工具粘性的,属于附属业务。
腾讯其实游戏比较强,媒体属性弱一些。
从传播来说,也是微博范围更广,微信本质还是一个封闭系统。
这是从市场这个角度说的。
从每个人的水平来说来说,微博门槛更低,毕竟写几百字比写几千字,门槛低多了。
公号一写就是几千字,不是每个人都能长期写几千字的。
所以,建议大家从微博开始起步,多发言,多互动。
我的微博号是:挨踢牛魔王,欢迎大家到微博找我。
二、老鼠级
就是百元级的,这块做的好的人很多。
前几天遇见一个小妹妹,20多岁,在欧洲买了好多套房,买的都是老破大,然后租给留学生,这是行家啊。
一问之下,家里是开百元店的。
所谓百元店,就是各种日常小商品,包括五金、玩具,灯具、瓷器等等,就是义乌小商品这种类型。
浙江温州、青田等地的华侨,通过几代人创业,从货源到渠道,已经垄断欧洲的百元店市场,非常的了不起。
这里面有多少背井离乡,生离死别啊。
很多人都做的非常大了,上亿的不在少数。
我去看过他们的仓库,非常让人震惊,中国人,真的是非常刻苦能干的。
但是这个模式比较传统,我们讲一个先进一点的。
我们先看一组数据。

这个是什么呢?
这是亚马逊网站上,中国货的市场份额。
根据Marketplace Pulse的研究,亚马逊40%的畅销商品位于中国,高于两年前的26%。
在一年之内,在中国市场的卖家在英国亚马逊(Amazon.co.uk)的市场份额从28%增加到34%。
在德国亚马逊的Amazon.de上从26%增加到28%,在法国亚马逊Amazon.fr上从41%增加到47%。
在意大利的Amazon.it上占41%至45%,在西班牙的Amazon.es上占48%至52%。
合并后的平均值从37%增加到40%。
可以说,这个后面是大量的厂商、卖家,在亚马逊上攻城略地,而亚马逊在中国却已经混不下去了。
这里面,做到上亿的也非常多,手法也非常成熟,形成一整套跨境电商的科技树。
另外,一些美妆的代购、知识付费,也属于这个级别。
可惜不是你啊。
(未完待续)
用户评论